供稿、供图:郭津慧、魏西泽 编辑:于洁莹
为引导“德语+车辆工程”、“机械工程+德语”双学位班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设置、学习目标、行业前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10月17日,外国语学院邀请机械与车辆学院车辆工程专业责任教授陈潇凯、双学位项目负责人张旭与学生进行座谈交流。座谈会由外国语学院教学副院长张勇主持,德语系主任汪亚利、副主任秦龙以及2025级和2024级双学位班全体学生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在与2025级双学位班座谈中,陈潇凯首先向成功进入双学位项目的同学们表示祝贺,并介绍了中国汽车产业三十年来的变化,在“高质量出海”的时代背景下,同学们兼备理工知识与语言能力,在产品进出口及技术互通方面拥有显著且独特的优势。他强调,同学们应从“未来能够为社会贡献哪些价值”的角度反思当下的学习方向,敏锐把握机遇,将语言能力转化为对德国文化背景的深度理解,为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贡献独特价值;之后,汪亚利介绍了”德语+车辆工程“双学位项目的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毕业准出要求等,建议同学们注重培养自身的终身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在双专业学习中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协同发展;最后,同学们与参会老师们就德语学习、国内外深造等话题展开了热烈交流。

在2024级双学位班座谈中,同学们逐一发言分享了一年多以来的双学位学习经历与感想,提出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针对同学们在数理课程学习、实践技能培养、升学科研准备等方面的困惑,老师们一一耐心解答,现场交流气氛活跃。陈潇凯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北理工车队赛事提升实践能力,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培养跨学科研究能力。张旭介绍了留学德国交换政策与合作院校,强调德语是未来在德交换生活与科研的重要前提,需打好扎实语言基础并持续提升,提前准备语言水平考试,同学们需把握学习节奏,主动寻求学习资源,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座谈中,张勇鼓励同学们尽快转换高中时期的学习思维,做好时间规划,多与专业导师和班主任进行交流,积极解决学习难题。今后,双方将以座谈会为常态沟通机制,定期跟进双学位项目的实施效果,并在课程共建、师资共享、实践平台拓展及学生科研指导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不断优化“德语+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自”德语+车辆工程“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获批以来,外国语学院积极探索“外语+”跨学科教学体系的优化路径,持续完善课程设计与教学支持机制。项目实施以来,已有多名学生在学术竞赛、科研创新中取得优异成绩,充分展现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外国语学院未来将继续深化与机械与车辆学院的合作,进一步拓展与德国高校及企业的交流平台,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工程能力的新时代外语科技领军人才贡献力量。
(审核:赵满、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