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北京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外国语学院德语系“语言—认知—社会”中德学术研讨会圆满召开

供稿:王艺儒  供图:朱骏菲、黄汇杰  编辑:于洁莹

10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研究生院的大力支持下,外国语学院主办的“语言—认知—社会”德语语言文学专业中德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良乡校区成功举行。本次会议以跨学科、跨文化的学术对话为宗旨,汇聚了来自中国与德国知名高校的四十余名专家学者以及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博研究生,围绕语言、认知与社会的多维关系展开深入探讨,搭建起中德人文交流与学术合作的重要平台。

a05e4587aed9b12d3f536017b5314c1.jpg

18日下午,研讨会开幕式由德语系主任汪亚利副教授主持。北京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外国语学院院长李京廉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李京廉教授指出,在学校高速高质发展、加强国际化建设战略背景下,本次中德学术研讨会正是落实“全球北理”计划、打造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实践。在科技快速发展与社会深刻变革的时代,语言既是认知的载体,也是社会文化的镜像,把语言置于思想交流、文化传播与社会变革的核心议题,开展跨学科、跨文化的对话,对促进学科交叉、深化学术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图二.jpg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德国基尔大学的Albert Meier教授以“Interpretieren - der Königsweg der Philologie?(诠释——语文学的康庄大道?)”为题,探讨了文学阐释作为理解诗性文本的一种路径及其理论边界,指出“解释”并非文学研究的唯一方式。

图三.jpg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Matthias Meyer教授的线上报告“Am Rand der Welt - im historischen China und im europäischen Mittelalter(世界的边缘——历史中国与欧洲中世纪)”从比较文学视角出发,分析了中世纪欧洲与古代中国文学中“世界边缘之旅”的共同主题,提出了关于跨文化比较的理论思考。

图四.jpg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Horst Simon教授在题为“Warum sich die Leute ärgern, wenn sich die Sprache wandelt(语言演变为何引发人们不满)”的线上报告中,结合德语的性别语言、语法变迁与礼貌表达,探讨了公众对语言变化的情感与社会反应。

图五.jpg

19日下午的主旨报告环节由德语系副主任秦龙博士主持。德国特里尔大学Susanne Kabatnik教授以“Cholerablut, Choleratropfen und Choleraklette(霍乱恶血、霍乱滴剂与抗霍乱牛蒡)”为题,展示了“Pandemictionary(大流行病词典)”项目中关于霍乱语汇的语料研究,揭示了语言在疾病认知与社会记忆中的文化功能。北京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Christoph Deupmann教授以“Über Literatur & Ökonomie(论文学与经济学)”为题,通过分析十九世纪小说《Zum wilden Mann》,揭示了文学与经济学的复杂互动,反思了“经济人”背后的文学批评维度。各位教授主旨报告的内容精彩,引发了现场听众的热烈讨论。

图六.jpg

图七.jpg

图八.jpg

在两天的会议中,青年论坛环节围绕德语文学、德语语言和文化以及德语翻译学三个研究方向开展了五场分论坛,分别由德语系王彦会副教授、张培副教授、梁珊珊副教授、李慧坤博士以及陈贝佳博士主持,大会主旨报告专家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姚燕教授受邀进行点评。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的近三十名硕博研究生就各自的研究课题进行了学术学报与深入讨论,主题涉及文学叙事、语义演变、文化认知等方面,展现了青年学者扎实的学术功底与创新视角。专家评审组从研究的原创性、理论深度、方法运用及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点评,对同学们的研究热情与思辨能力给予高度评价。

图九.jpg

图十.jpg

图十一.jpg

图十二.jpg

在闭幕式上,汪亚利老师代表组委会向全体与会专家、学者及学生志愿者表示感谢,并公布优秀论文获奖者名单。维也纳大学Meyer教授、特里尔大学Kabatnik教授和北京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Jörg老师分别对本次研讨会分论坛的学术成果进行总结点评,高度肯定了参会学生的专业语言素养与研究选题的前沿性、创新性,认为青年一代的学术探索为中德德语语言文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image.gif

本次“语言—认知—社会”中德学术研讨会充分展示了语言研究在文学、社会与认知维度的交叉创新潜力,促进了中德学术界的深入交流,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示。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标志着北京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在推动国际人文学术合作、深化中外学术互鉴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也彰显了学校在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学术平台和培养复合型、跨文化人才方面的战略眼光。展望未来,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将继续深化与德语国家高校的合作,拓展跨学科研究领域,积极打造高层次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努力推动德语语言文学研究的创新发展,为国际化一流人才的培养贡献更多力量。

(审核:赵满、徐嘉)